標籤:寶石之國、佛教、宇宙論。

摘要:簡略比較寶石之國與佛教世界觀的異同;討論寶石人屬於欲界還是色界,以是否有五慾作為判準;其他問題。

(一)簡略比較寶石之國與佛教世界觀的異同

常會說寶石是加入佛教色彩和宗教性的作品,對照起來,寶石的世界是修改後的佛教世界觀。
*輪迴:修行的目的是從苦痛的生死輪迴中解脫,得到涅槃寂靜。寶石和月人的壽命永無止盡,那就是取消了世界觀中「生死輪迴」的機制。

*三界六道:佛教分為三界,三界中的慾界有六道(欲界天、人、阿修羅、畜生、餓鬼、地獄)。無法確認寶石的世界觀是否有三界。一開始月人的形象像欲界天的天人。欲界會在五境(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)和合下產生五慾樂(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),慾界的天人也保有這些,和色界、無色界的天人不同。
慾界的天人還在六道輪迴中,雖然壽命很長,但一旦福報享盡、疏於修行,就必須面對「天人五衰」,並且因為天人有神通力,會知道自己將墮入哪一道中輪迴,無論是哪一道對他們來說都非常痛苦,也因此天人面對五衰時非常害怕。(「人氣上薰如死屍臭。令彼諸天不能鼻嗅。」《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》)
但據月人的說法他們永遠無法被消滅,「純淨的靈魂會到其他宇宙化為虛無,不純的靈魂滯留在月球」,因此可知月人與天人不同。

並且據月人的說法,他們是靈魂。
六道輪迴也需要一個主體才能實現,這個主體是不是靈魂暫且不談。佛教通常不支持靈魂假設,因為如果要達到空的狀態,靈魂假設會成為一個矛盾;又或者說不完全支持靈魂假設,就是說輪轉的主體(或可稱靈魂)要再被拆分為「不朽」和「可朽」的,逐一去除可朽的靈魂,最後不朽的那部分是阿賴耶識(如來藏,或譯佛性)。
(……啊但上面佛教與靈魂假設的部分是我自己看資料理解的,可能有錯。要講清楚需要寫很多,就是大概筆記過去。)
如果月人是靈魂,不純的靈魂可能指八識尚存的靈魂。

想像一下模型。
佛教世界觀的六道眾生:慾望、色身(物質身)、輪迴主體(靈魂)。
月人:不可輪迴、不可滅除,只有靈魂。
寶石人:似乎除了自己的意識外,還有體內微小生物的意志。

-

(二)討論寶石人屬於欲界還是色界,以是否有五慾作為判準

一個問題:寶石人屬於欲界還是色界?
欲界和色界的分別在欲界有五慾,色界脫離了五欲。前面寫過,欲界在五境(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)和合下產生五慾(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)。
財:不僅指財物,財欲也是貪慾、利慾,對某事某物的執著。
色:寶石沒有性慾,但仍有情感和親密上的需求。
名:對世間名聲的欲望。
食:寶石沒有進食需求,但在上月球後法斯首次進食了(讓人想到佛教人的起源,《長阿含經》中人原本為自然化生、以念為食,不必食用真正的食物、身上散發光明、身體輕盈能自在飛行、壽命無窮盡。但人類吃了地面湧出的地肥,有了男女分別、有了情欲、有美醜之分、有忌妒矯慢之心、壽命有限。)
睡:寶石會睡覺(?)
這麼看來寶石人雖然沒有男女分別,但仍是屬於欲界。

寶石人的設定,除去性別,老師也試著讓他們有平等的容貌,看似除去著相和分別。但除去這些,反而更凸顯他們硬度、個性、聰敏……等等差異,甚至外貌也是,就算老師說他做的都差不多(?)寶石人之間還是有自己覺得更好看的。
著像是在的,分別心也是在的。
《金剛經》: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」
認知到一切虛妄,不是它們不存在,而是不會因為這些「虛妄」而內心起伏。

然後一樣猜結局會是法斯將身為「人」的痛苦體驗過一輪之後,終於發現一切都是虛妄都是空無,不再執著超脫愛取有  (???

其實自己知道一知半解的不該亂說,如果說錯可能會誤導人,但腦中想一想還是忍不住寫出來整理……也沒整理出什麼就是了。
想到老師說要學好佛教基礎至少要看完般若經,要看的書永遠看不完,要寫的東西永遠寫不完……這是好事吧

想的其實只是,如果要拿佛教世界觀套寶石世界觀會有哪些差異。
但佛教世界觀不同派就有不同解釋,雖然這裡大概不會用到那些不同的地方啦(繼續寫稿子

-

(三)其他問題

上面說加入宗教性好像也,怪怪的樣子  
*宗教本身有對神格化主體的崇拜和尊敬,寶石沒有崇拜一個神(但他們可能崇拜老師)。
*寶石有沒有「信仰」,那是另一個問題。信仰的對象不一定是神明,也可以是價值觀、理想、目標。
*佛陀曾要求信徒不要盲目信仰祂,取代信仰力量的是,對於法(知識)的信心。
*佛教符合宗教的定義嗎?佛陀是神嗎?這是另一個常被爭論的問題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瑜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