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

  透過廣為流傳的佛教經典《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》的七難分析苦難的構成,並將觀音信仰中「喚名解苦」的概念與療癒連結,進而找出療癒他人、自我療癒,與面對苦難的方向。

 

關鍵字

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、心靈療癒、佛學思想

 

 

 


 

目錄

目錄... 2

緒論... 3

正文... 4

壹、何謂聞聲救苦... 4

一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簡介... 4

二、喚名的意義... 4

三、苦難的兩種分類... 5

四、普門品中苦難的意指:... 5

五、如何解心苦... 8

貳、超宗教性的療癒價值... 8

一、療癒的意義... 8

二、觀音「母親」的形象... 8

三、療癒解身苦... 9

參、結語... 9

 

 


 

緒論

人生在世,我們會遇到許多痛苦與折難,再怎麼小心翼翼,都可能會受傷。

這些傷可能會留在身上或心上,如果不好好治療,總會留下不可抹滅的痕跡。既然苦難不可避免,那遇到苦難時該怎麼辦呢?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面對方式,有些人自暴自棄、有些人奮起突破、有些人雖被苦難擊倒,卻仍能夠一次又一次重新振作。

我想透過廣為流傳的佛教經典《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》的七難分析苦難的構成,並將觀音信仰中「喚名解苦」的概念與療癒連結,進而找出療癒他人、自我療癒,與面對苦難的方向。

正文

壹、何謂聞聲救苦

一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簡介

民間常說「家家彌勒佛,戶戶觀世音」,由此可知觀音信仰深入人心的程度。無論在中國、台灣、日本、韓國、越南都有許多人信仰觀世音菩薩。據花山勝所著〈信仰觀音的起源〉:「信仰觀音是從《正法華經》譯出以後,才逐漸普遍。到了《妙法蓮華經》譯出以後,觀音的信仰真是遍及民間,人人敬奉。」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是《妙法蓮華經》中的一經品,其內容可以用「一總答、救七難、除三毒、應二求、三十二化身、顯五觀、破三障、一總勸」概括,經文內容主要闡述觀世音菩薩為何名為「觀世音」的因緣,和觀世音菩薩為眾生示現說法的方便。

普門品由「一總答」開始,從持地菩薩問佛陀觀世音菩薩得名的緣由,敘述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的功德。根據普門品,觀世音菩薩會得名為「觀世音」,是因為若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,觀世音菩薩就會「即時觀其音聲」令人得解脫。無論是遇到火燒、大水、牢獄之災甚至惡鬼之難,只要呼喊觀世音的名號,就能夠得到解脫。

接著普門品逐一敘述觀世音菩薩如何「救七難、除三毒、應二求」,七難分別為火難、水難、刀難、風難、鬼難、囚難、賊難;三毒即為貪嗔癡;二求則是求生男、求生女。會在下面依次說明。

「三十二化身、顯五觀、破三障」是由持地菩薩問佛陀「觀世音菩薩云何遊此娑婆世界?云何而為眾生說法?方便之力,其事云何?」得到的答案。觀世音菩薩能因應眾生的方便化為不同的形象,無論是外道、居士、童男童女,甚至是天人、龍、夜叉等等,只要能渡化眾生,觀世音菩薩即會現形而為說法。

二、喚名的意義

觀世音菩薩能聞聲救苦,但這仍需要受苦者先做出「喚名」的行為。我把喚名這個舉動背後的心態分為「上對下」和「下對上」。

(一)上對下的驅使

如日本傳說中陰陽師役使示神,希望藉由喚名驅使得到拯救。這種喚名是上對下的驅使,甚至可說是工具性的,並不含有信仰上的尊重。

 

 

(二)下對上的祈求

相信喚名祈求能得到解脫,由相信產生的一種信心,這樣的信心致使人能夠突破困難。

三、苦難的兩種分類

苦難有很多種,只要讓我們感到難受的,都能夠稱為苦難。除了日常生活中常有的生離死別、病苦、傷痛、生活挫折,心裡各種不舒服的感受也能稱之為苦。普門品甚至把苦難區分成七種。既然苦難包羅的範圍如此之廣,在討論前我想先把苦內粗分為二,一是身體上的苦難(以下簡稱身苦),二是心靈上的苦難(以下簡稱心苦)。心苦是對身苦做出的解讀,當兩者成立,苦才會真正發生。

(一)身苦不可解

身苦字意上指的是身體上的苦難,廣泛來說,是外在環境的變動,很多時候無法改變。身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,在這世界上會遇到的苦,不光只生理疾病、受傷、災難,還有工作、學業、家庭、人際等等問題,都可以歸類在身苦。

身苦不可解,不是指身苦無法解決,而是說身苦無法光靠喚名祈求就得到立即且直接的解決。例如我們受傷生病不會因為求神拜佛就立刻好起來,也無法光靠祈求就取得物質或功名。這裡必須釐清,或許有些人可以提出很多信徒的神蹟和實證經驗來反證「身苦不可靠喚名祈求得到解決」的說法,但我這裡討論的是,還沒出現科學足以歸納實證、說明喚名祈求即可解身苦的例子,因此我這裡說「身苦不可解」。

但既然身苦不可解,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向神佛祈求能解脫痛苦呢?甚至出現將這些喚名解苦的例子集結成冊的「觀世音菩薩靈感錄」,記載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得解脫病苦的例子如此之多,這又是為什麼呢?這些問題我們在第參章會繼續討論。

(二)心苦可解

心苦是心靈上的苦難,當我們身處的外在環境遇到變動,身苦,也就是苦的條件出現時,心就會對身苦做出解讀,透過心的解讀,苦才會真正成立。

舉例來說,甲跌了一跤,受了傷,這是身苦;甲為此非常生氣,心想今天真是太倒楣,這是心針對身苦做的解讀,是為心苦。心苦和身苦發生時,苦才會成立。

內心的想法是可以自己控制的,如果甲跌倒後,並沒有起生氣的念頭,那麼心苦就不會產生。因此心苦可解。

四、普門品中苦難的意指:

(一)七難

七難為普門品中出現的七種災難,下面我將以身苦和心苦分別解讀七難,先以表格簡單分隔,接著以文字解釋。

 

七難

外在

內在

火難

火災

瞋恚之火

水難

水災

愛欲之水

刀難

風災

無明殺心

風難

刀器傷害

忌妒之刀

鬼難

惡鬼傷害

心機之鬼

囚難

牢獄之災

名韁利鎖

賊難

偷盜之災

因果怨憤

 

1.火難

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,設入大火,火不能燒,由是菩薩威神力故

火難意指火災,火災小則損害財務,大則喪失生命。這是外在條件對火難的解釋。但火難也同樣可以指一種憤怒的情緒,瞋恚即是燃燒在內心中的火。

 

2.水難

若為大水所漂,稱其名號,即得淺處。

水災也是讓人困擾的嚴重災難,波及範圍勝廣,在台灣,每當颱風或東北季風來臨時,各地常出現水災災情,不僅毀損農作物、沖壞房屋家具、甚至可能危及人命。而另一方面來看,水難也可以意旨愛欲,男男女女被愛欲所迷,失去了正確判斷的能力,就如同面對洶湧的浪潮,毫無招架之力,做出許多出格的事。

 

3.風難

「若有百千萬億眾生,為求金、銀、琉璃、硨磲、瑪瑙、珊瑚、琥珀、真珠等寶,入於大海,假使黑風吹其船舫,飄墮羅剎鬼國,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,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」

風難也稱為黑風難,在這裡普門品說了一個故事作為情境:一群求寶的人不幸在海上遇到黑風,被吹到羅剎鬼國,生命十分危急。這時他們只要有一人稱觀世音菩薩的名號,所有人都能解脫當下的危難。雖然風難也有提到羅剎惡鬼,但更著重在「黑風」的危害,可以想像黑風就如同颱風或龍捲風,以非常快的速度毀壞一切。另一方面來看,黑風也像一陣無明殺心,或許是因為忌妒,或許是因為嗔怒,在未經考慮的情況下就欲致人於死的,就如龍捲風般快速毀滅一切,事後追悔莫及。

 

4.刀難

若復有人臨當被害,稱觀世音菩薩名者,彼所執刀杖尋段段壞,而得解脫

刀能切割,仗能擊打,面對這些武器,人的肉體是很脆弱的。的四難的刀難就說到,無論什麼原因,如果有人將受到刀仗傷害,只要呼喊觀世音菩薩名號,所有武器都會瞬間斷成一段段。刀難也可以指忌妒的情緒,忌妒心就如一把銳利的刀,看到別人比自己好的地方,就像割在心裏一樣難受,這把刀甚至會去傷害別人。

 

5.鬼難

三千大千國土滿中夜叉羅剎,欲來惱人,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,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,況復加害?

第五難的鬼難雖然跟第三難的風難一樣有出現夜叉羅剎,但風難的重點在於黑風,鬼難則著重在鬼怪的危害。傳說中夜叉羅剎等鬼怪,不僅會吃人,還會發出古怪的聲音擾亂人的生活和內心的平靜,非常麻煩。而這樣的鬼怪不只出現在傳說中,也以不同的形象在我們身邊。心存惡意的人就像這些鬼怪,會出奇不意地使各種心機傷害我們,小人難防。

 

6.囚難

設復有人,若有罪、若無罪,杻械、枷鎖檢繫其身,稱觀世音菩薩名者,皆悉斷壞,即得解脫

杻械枷鎖都是刑具,杻是手銬、械是腳鐐、枷是套在頸部的木板、鎖則是鐵鍊,被這些刑具束縛住,被判刑的人就會完全失去自由,無論他是不是真的有罪。而人生在是我們就算沒有帶上杻械枷鎖,仍處於這樣的不便之中,名韁利鎖纏繞著我們、男貪女愛讓我們失去自由。

 

7.賊難

「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,有一商主將諸商人齎持重寶,經過險路,其中一人作是唱言:『諸善男子!勿得恐怖,汝等應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,是菩薩能以無畏施於眾生。汝等若稱名者,於此怨賊當得解脫。』眾商人聞,俱發聲言:『南無觀世音菩薩!』稱其名故,即得解脫」

當我們遇到盜賊,小則損失財物,大則失去性命,而我們與盜賊間存在一種因果。賊難是一種因果怨憤的體現,若不以慈悲心化解,不好的因果葉莉就會不斷持續下去。

(二)三毒

若有眾生多於淫欲,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,便得離欲;若多瞋恚,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,便得離瞋;若多愚癡,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,便得離癡

貪嗔癡三毒是眾生煩惱的根源,若說七難還可以以外在和內在做解釋,三毒就是完全屬於內心的苦難。當我們遇到身苦的外在境界時,若都以貪嗔癡做反應,那苦難就會被擴大。

(三)二求

「若有女人設欲求男,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,便生福德智慧之男;設欲求女,便生端正有相之女,宿植德本,眾人愛敬。」

二求是適應眾生的兩種需求,字面上來看是希求生兒育女。雖然在佛教觀點來看,兒女情長與子女家庭都是累贅,但因為觀世音的慈悲心,會順應眾生俗世的需求,因此觀音菩薩也有「送子觀音」這樣的形象。而修行人同樣會有這樣的二求,只不過他們所求的是象徵智慧與勇氣之男與象徵慈悲喜捨之女。

 

五、如何解心苦

綜上所述,我們可以看到心靈的苦難可以透過祈求這樣相信的力量得到改變,去除貪嗔癡三毒,覺察自己內心升起如洪水猛獸般的惡念,就能解心苦。而身苦是否真的不可解呢?在第貳章我們將繼續討論這個問題。


 

貳、超宗教性的療癒價值

前面所說的都是喚名解苦都還在宗教的範疇內,或許不信仰佛教的人會認為自己無法藉這個方法得到幫助。因此我想將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解苦方式過度到療癒上,分析出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其中超宗教性的療癒價值。

一、療癒的意義

療傷、治癒,有解除痛苦、傷痛復原之意,無論是身體或心理上的傷都可以透過療育的過程治好。也可以說,療癒是一個人逐漸變好的過程,甚至是一種學習,有缺憾的我們學習著改善固有的習氣,學習自我完整。

二、觀音「母親」的形象

觀世音菩薩會為眾生示現所需要的形象,在觀音信仰剛開始在印度傳播到中國時,觀世音菩薩仍多以男相示現。但為何到後期觀世音菩薩更常以女性形象示現呢?原因如下:

  1. 觀世音菩薩專以多苦的眾生做為救濟對象,在重男輕女的社會環境下,女性苦難常多於男性,故觀世音菩薩是現女象,更容易親近苦難的女性並救渡他們。
  2. 女性的慈愛柔和更勝男性。很多時候女性的慈愛之心更甚男性,觀世音菩薩以此形象更容易救渡眾生。
  3. 觀世音菩薩對眾生的愛就如同母親對子女的愛,但母愛僅限於子女,觀世音菩薩的愛能慈愛一切眾生。

如果我們能學習觀世音菩薩這種慈愛眾生的精神,就能從一個獨愛自己子女的母親的形象昇華到慈愛眾生之母。

三、療癒解身苦

綜上所說,我們可以知道療癒是一個讓我們從自我認識到自我完整的過程,不一定需要透由宗教性的祈求喚名,我們相信自己內心存在一個完整的佛性,這個佛性是善的存在;也相信有一個如觀世音菩薩一樣的學習典範,只要我們不斷學習以慈悲心去助人,總有一天能幫助到眾生。

身苦這樣外在的變動雖然不是個人之力能阻止,但我們可以學著看清楚自己面對身苦時,產生了什麼樣的心念。是怨憤?是哀嘆?還是透過自己的苦難,而想到其他眾生也會遇到同樣的痛苦,進而產生幫助他們的心?如果是後者的話,我們將能成為他人的觀世音,社會上的觀世音越來越多後,不可解的身苦,自然可以透過人的互助得到解答。


 

參、結語

透過覺察對身苦的解讀,改變自己的心念,進而療癒心苦;理解「喚名解苦」並非上對下的驅使,而是下對上的祈求,將觀音作為一個學習導師,盡自己所能去幫助別人,成為他人的觀音,如此一來,不可解的身苦,也將透由心靈的力量得到改變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瑜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