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※作業備份,大一寫的。

 

主題:由亞里斯多德的四因說看現代物理學

一、此份報告要處理的問題

從千年前亞里斯多德的四因說,到現代物理學對世界的理解,這兩者間有什麼相同和相異之處呢?

現代物理學是以數字在研究、表述、預估這個世界,微觀到物質基本單位,宏觀達宇宙。1803年英國化學家、物理學家道爾頓發表他對原子論的思想,其認為原子為構成物質的最小單位,不可分割;1911年,英國物理學家拉塞福發現原子中包含了電子,其後紐西蘭物理學家拉塞福發現了質子,又提出中子的假設;1964年人類又找到更小單位,夸克。物質是否能這樣不停分割下去,還有待研究,但我們可以看到,組成物質的基礎單位,就等於四因說中的質料因;而這些電子、中子固有的組成,就是它的形式因;將它們鏈結起來的能量,就是動力因。科學家用數字記錄不同元素、電荷、排列組合,但我們該如何解釋成因呢?物質的存在、聚合,有其目的嗎?目的,似乎不是能從數字去推演的。

宇宙的生成也一樣,物理學上目前主流的宇宙起源是大爆炸說:宇宙由一個密度極高的物體爆炸,並經過不斷的膨脹到達今天的狀態。但宇宙的生成是否有一個目的存在呢?這並不是現代物理學會去探討的問題。宇宙正在越來越快速的膨脹,這是科學家觀察的的一個現象,但持續膨脹下去會發生什麼現象?是無限度地膨脹再膨脹,還是逐漸趨緩、停滯?又或者膨脹到極致後,宇宙會開始收縮,收縮到極致後又再度經歷大爆炸、膨脹,接著又再度收縮……如此的周而復始?而這一切又是因為什麼、因為誰而發生的呢?是否存在一位至高的主宰者,為了達成某種目的而設立這宇宙和萬物的運行呢——這同樣不是現代物理學在乎的問題。

我寫到這裡,回頭再看亞里斯多德的四因說。四因,舉木椅為例,木頭為質料、製椅人為動力、製椅人之需求為目的,但形式究竟是木椅的設計圖,還是木椅的外觀呢?對看不見的人來說,木椅是否就不存在形式?甚至不存在?再者,其他的存在,諸如貓狗等動物,存在的目的又是什麼呢?亞里斯多德解釋,一件物體完美的成為應有的形式,就是物體的目的因,那麼,對現代物理學來說,是否也是如此呢?對現代物理學而言,探討宇宙是否有其存在目的,到底有無重要性?四因說常被認為帶有宗教的意味,套用到現代物理學是否有悖逆之處?這些也是我這次報告想探討的問題。

 

二、章節安排、基本的組織架構

1.簡介亞里斯多德四因說

 A.自然哲學

 B.四因說簡介

  a.質料因/形式因/動力因/目的因

  b.形式、動力與目的因的同一性

 

2.簡介現代物理學

 A.基本單位的發現

 B.宇宙大霹靂

 

3.比較兩者異同

 A.質料因

 B.形式因

 C.動力因

 D.目的因

  a.物理學沒有目的因

  b.生物學和演化論

4.結論

 

三、參考文獻

《西洋哲學傳統》陳榮華、傅佩榮等,著

《西方哲學心靈》傅佩榮,著

《西方哲學史(上)》伯特蘭‧羅素,著

《小品西方哲學家》傅佩榮,著

《古希臘哲學》黃頌杰、章雪富,著

《形上學》亞里斯多德,著

《物理科學的哲學》艾丁頓,著

 

亞里士多德“物理學”中的“四因說”:從方法到存在/王玉峰,著

http://old2013.cssn.cn/53/5303/201306/t20130621_373205.s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瑜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