※一樣是國中的時候寫的,是替媽媽寫的廣論課分享稿……某方面很小學生作文別介意。(喂OvO!

 

 

讚美閱讀的文句很多——廣泛地閱讀寬廣了內在、豐富了生命,閱讀使自己精煉純粹。閱讀可看見最內在的自己,使之自省,使之成長。

從小媽媽就因為我的愛哭鬧,常常唸書給尚不懂事的我聽。那時的我大約只有五六個月大,不會講話也看不懂字,可是一聽見媽媽的朗讀就會停止吵鬧。
或許那是一種對知識最原始的渴望,從最純粹的嬰兒時代就顯現出來的求知慾。

到了三、四歲,我會看字了,也想知道更多更多有關於這個世界『情報』,但是礙於閱讀速度過慢,總是不能如願。
於是啊,媽媽就拿錄音機錄下一個個故事,讓我們能一直聽、重複聽、不論何地都能聽。因此我們到處都在錄故事,不管是去圖書館或是在家,媽媽都會用活潑的聲調告訴我和妹妹一個又一個的故事。

也因為這樣,奠定了我們日後喜愛閱讀的習慣。

在閱讀速度變的更快後,我們得以在更廣闊的書海遊歷。
也大概是國小一、二年級的時候,我開始出現眨眼睛的症狀,那是妥瑞氏症帶來的反應,情緒不穩、心神煩亂,一直持續到國小畢業後才稍加減輕。

這其間也是閱讀給我帶來穩定的力量,而教我去發掘這樣力量的人就是我的媽媽。


在這裡說一下,我平常看的書目,其實並沒有一個特定的『範疇』,侷限畢竟是不好的,所以我在國小期間就像螞蟻囤積食物一樣什麼都看,直到升上國中才慢慢懂得選擇更有幫助的文學作品或工具書。
雖然這樣說好像在念得獎感言,不過我想回顧一下我喜歡看的書。

我喜歡小說,不論中方或西方;不論古典或現代;不論悲劇或喜劇——都能帶給我彷彿置身另一個世界的感受。

我也喜歡看所謂的『言情小說』,在小六的時候就看了很多。雖然很多人都會認為那是種不正不經、虛偽浮華的故事,但是從言情小說讓我知道『愛情並不會那麼簡單』的道理,因為是抱持著明辨是非的態度去體驗書的事界,所以自己不會因此沈淪、甚至愚昧到相信那樣不夠真實的愛戀。
看書是要帶有覺知地看,否則只會像看肥皂劇一樣將各式各樣的劇情灌進腦中,造成腦到被填入一堆無用的資料,無法消化也無法排除,終會像機器卡死一般無法運轉的。

帶著覺知到做任何事,真的真的好重要。
否則一定會走上岔路,一條滿是迷濛霧氣的道路。


我也很喜歡工具書,一本本工具書都是位好老師的,有一陣子我對架網站和電腦繪圖的事感興趣,因此看了很多此類的工具書,後來上國中當上資訊股長,還進入資訊社學習更多架網站的技巧——有時候你不知道現在學習的知識會在何時用到,於是我們就能抱著輕鬆的學習之心求知。

不為什麼目的,簡單的熱愛學習。

 

看書真的好有趣!不為什麼而閱讀更加令人愉快——閱讀是求知的方法,是教育的根本,是提升自我的路途。
我啊,未來最大的願望就是對教育有所改革。現今學子失去求知的熱情,也丟失了一份對自我精進的責任心。

我現在是個國三生,同學們竟然有許多是『為考試而讀書,為分數而學習』,上課漫不經心的理由是因為『補習班教過了』,對老師的感覺只是『別對我嘮叨就好』。
這樣著實讓人難過,因為我是一個很喜歡學習的人,縱使我的成績沒有多好,成長的經驗中也沒得過幾張獎狀,但我喜歡上學!抄筆記是融合一切課堂精華,專注聽講是讓知識確切進入腦中。課前預習對整體課程有所瞭解,課後複習對一切所學有所吸收。

但好多人還沈睡著,不解自身的目標,曾有一次和同學聊聊未來志向,對話內容是這樣子的:

「你未來想做什麼呢?」這個問題是同學提出的,他的眼中有迷惘,以一種好奇的語氣問我。
「我想做教育方面的工作呢,因為我想為現今的教育作點什麼。我不喜歡升學主義的勢力眼,填鴨式的教育和囫圇吞棗的學習感覺很不好。」我回答,「而且我很嚮往芬蘭的教育,它崇尚自動自發,對自己負責。老師只是引導者,讓你發現自己的潛能,也使你看到自己的路。」
「是這樣啊……」我同學慢慢的回答,久久不發一語,最後又說,「其實我一點也不知道我想做什麼,每天每天都讀書,有時候會想,我的青春都在這些討厭的事物上用掉了,等我長大,又要開始為家計、生活努力,一點自己的快樂都沒有。」

我那時候愣住了,因為我的快樂就是學習,求新知——當然那不一定是建立在讀書上,但是讀書做學問也會讓我很快樂。
可是我的那位同學沒有目標,也沒有當下的快樂,更沒有找到自己的立足點。

所以替學子找回對學習的悸動,是我們要努力的目標。


而閱讀是一道橋樑,往四面八方沿展,找到世界的美好,耕耘自己的生命,探求無邊的知識。
希望有緣人都能領會閱讀的快樂,讓求知成為喜樂的根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瑜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